更新时间:2025-09-08 04:06:30
《巨塔之后》看到11集,感觉有点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编剧什么都想要:豪门争斗、职业医疗、家族争产、悬疑复仇。
结果贪多嚼不烂。
![]()
豪门争斗这条线,一点刺激感都无。
柯永诚暗中安排患有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病人潜入明塱医院。
才半天时间,董一妍、方欣、副院长、大嫂,甚至海淳,全都知道幕后黑手是柯。
全员开金指手,谁也不愿意吃亏。
![]()
职业医疗这条线,也写得很粗糙。
前面用大量镜头强调「活体肝肺移植手术」有多么难。
就连当年明塱医院的皇牌医生都因此而出错。
董一妍要做这个手术,光是靠谱的搭档就要再找3个。
![]()
因为手术太难,还动用了董事会成员投票反对这件事。
但董一妍一意孤行,发誓要为爸爸正名,无论如何都要做这个手术。
她力排众议,破格任用一个从未主刀做过肝脏移植手术的医生。
![]()
没有可靠的帮手、没有成功的手术案例,气氛已经渲染到这了,观众都替她捏把汗。
结果,整场手术,除了找出血点稍微有些波折外,看不到一点难的地方,甚至可以说轻描淡写地做完了。
![]()
难怪这部剧开播那么久,热度都维持在6000多,过几天甚至会掉下6000热度。
看到11集的我直摇头,只好整理了一些职业+医疗的好剧给大家。
提起港式医疗职业剧,谁没有为《妙手仁心》里的生死抉择和人情冷暖流过泪。
![]()
谁没有为《on call 36小时》里专业严谨的医疗案例而大开眼界。
![]()
但除了这两部外,还有好多冷门但口碑不错的医疗职业港剧。
《红衣手记》
2004 年播出的《红衣手记》,跳出了“医生主导” 的传统医疗剧框架。
将镜头对准了医院里的护士群体,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护理工作的琐碎与伟大。
![]()
剧中,佘诗曼饰演的郁采玲,从一名懵懂的护校毕业生,到后来身经百战。
她在沙头角医院经历了种种挑战。
![]()
既要应对急诊室的紧急抢救,也要处理病患及家属的复杂情绪,还要平衡同事间的人际关系。
那时候佘诗曼还有点婴儿肥,圆嘟嘟很可爱。
![]()
除了女护士外,剧中更把镜头对准由陈键锋扮演的男护士。
豆瓣 7.3 分的口碑,也证明了这种“小而暖” 的医疗叙事,比《巨塔之后》的悬浮剧情更能打动人心。
![]()
《天涯侠医》
TVB首部以"无国界医生"为题材的剧集。
2004 年的《天涯侠医》,把医疗场景从香港的医院搬到了非洲肯尼亚,实属罕见。
![]()
故事讲述了一群无国界医生的故事,堪称港式医疗剧的 “另类之作”。
张家辉饰演的产科医生王甫芬,天资聪慧,但又傲慢自负。
![]()
他和心内科医生齐百恒(林峯饰演)一起远赴非洲,当无国界医生。
两位医生在肯尼亚多次生死考验中重塑职业信仰,情感张力十足。
![]()
因为这次经历,让王甫芬逐渐明白医疗的本质是 “无论贫富,生命平等”。
回到香港后,他开设了龙城医疗中心,专心致志为病人服务。
![]()
这种 “理想与现实碰撞” 的剧情,比《巨塔之后》强行堆砌的冲突更有深度。
豆瓣 8.2分的评价,也印证了观众对这部 “有温度、有格局” 医疗剧的认可。
![]()
《星空下的仁医》
21年的《星空下的仁医》,聚焦儿科医疗领域。
用“职业信仰” 与 “人性挣扎” 拍出一部催泪又热血的佳作。
![]()
马国明饰演的况丛昕,与郑嘉颖饰演的许甘枫,本是医学院的好友,却因一场手术误会分道扬镳。
多年后在儿童医院重逢,联手推动 “儿科中心” 建设,为患病儿童争取更多治疗机会。
![]()
剧中的儿科案例,既专业又戳心。
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做微创手术,医生要在不足拳头大的心脏上操作,每一秒都惊心动魄。
![]()
更让观众共情的是,剧集没有把医生塑造成 “完美圣人”。
况丛昕为推动儿科中心建设,不得不与医院管理层周旋,甚至面临 “是否为了利益妥协” 的选择。
![]()
这种 “有血有肉” 的人物塑造,比《巨塔之后》里 “全员开金手指” 的设定真实太多。
豆瓣 8.8 分的高分,也让它成为近年来港式医疗剧的 “天花板” 之作。
![]()
《跳跃生命线》
2018 年的《跳跃生命线》,把焦点放在了 “急救员” 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职业上。
用紧张的 “院前急救” 场景,展现了急救员与时间赛跑的日常。
![]()
马德钟饰演的救护主任麦在田,因妻子意外去世而陷入低谷。
却在带领救护员团队处理一个个紧急案件的过程中,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。
![]()
何广沛饰演的新人急救员卓家杰,则从 “冲动冒失” 到 “沉稳专业”,成长线清晰动人。
剧中的急救案例极具真实感。
![]()
车祸现场,急救员要在变形的车厢里解救被困者,还要安抚伤者情绪。
在日常出警中,还要应对醉酒者的刁难、家属的不理解。
![]()
更难得的是,剧集不仅展现急救工作的紧张,还刻画了急救员的家庭生活。
这种 “职业与生活并重” 的叙事,比《巨塔之后》只追求戏剧冲突的剧情更接地气。
豆瓣 7.7 分的口碑,也证明了观众对这部 “小众但优质” 医疗剧的喜爱。
![]()
《仁心解码》
2009 年的《仁心解码》,打破了港式医疗剧 “重外科、轻内科” 的传统。
用 “心理诊疗 + 案件侦破” 的模式,将目光投向“精神科”。
![]()
方中信饰演的精神科医生高立仁,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。
不仅治愈了许多精神疾病患者,还多次协助警方破解与心理相关的案件。
他因过去的经历而对感情有所防备,在与重案组探员莫敏儿(徐子珊饰)的相处中,逐渐打开心扉。
![]()
然而,莫敏儿却患有家族遗传病,表面乐观,内心潜伏着厌世的消极情绪。
这种 “医生爱上精神病人” 的设定,让人物更立体。
![]()
结语
如今,观众之所以怀念这些老剧,不是因为 “怀旧滤镜”。
而是因为他们用真诚的创作,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。
它们让观众看到医生、护士、急救员们的坚守与不易,也让观众相信 “生命至上” 的力量。
![]()
再回头看《巨塔之后》,他手握 “医疗+豪门” 的好牌,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医疗线写得敷衍,豪门线拍得悬浮。
既没有展现医疗职业的专业与温度,也没有塑造出鲜活的人物。
希望未来的港式医疗剧,能重拾这份“真诚”,不要再让《巨塔之后》这样的 “短剧式长剧” 消耗观众的期待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