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0-24 04:03:54
个人挺喜欢的一部作品,给了五星。
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看到了镜头记录下的一个内心失权、生活失序、被困在某种处境中、冻结着没有心力去主动跨出来、拥有巨大心理创伤的真实的人。
从胡阿姨关于过去工作的叙述和去讨债却遇到债主的只言片语中,可以看出她年轻时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,拥有“体面”工作的,现在不再年轻也是每个月有退休金领的。我想她原本的童年伙伴或读书时的同学,应该大部分都过得还不错,她或许是最另类的一个。
正是她一次次的决策,让她的家庭不幸地阶级跌落——做公司出纳的时候当烂好人给人做几十万的担保,捡破烂以后又认了几十个干儿子,出钱出力却反而一直被骗。她在出事以后去捡剩饭吃,不买新衣服不看病。似乎想通过自我惩罚的形式,来回避外界和内心对自己做错事造成严重后果的指责。但当债主提出用她的退休工资每个月扣1000还债,她又沉默不语,可见她的自我放逐,也并非全因为愧疚。(这样猜测有些冒昧,但并非出于批评的目的。只是觉得她不这样自我惩罚,别人也不会怎么样。就算别人真怎么样了,她也本可以有能力去解决。)
所以在她身上常常会有非常矛盾的感觉。我猜她开旅馆却认干儿子不停倒贴钱,是因为她需要被爱,需要被肯定,而只能用过度付出的形式,乞盼别人回馈爱的一点点微弱可能。也许正是这种觉得自己天然不配的心理,促使她做出了种种拖垮家庭经济的决策。然而她又有自己的小算盘,尽管所有人看到她捡垃圾,吃剩菜,但每个月三千多的退休金是坚决不可能拿出来一千还债的。同上,完全没有抨击的意思,只是非常感叹本不必如此。不还钱还吃香喝辣的老赖多了去了,没见几个有心理负担的。(没有说老赖对的意思,只是觉得这种多年以来心理的自我攻击,让胡阿姨没有一丁点心力去改变现状。她的人生几十年如一日,停在了她“闯祸”那天。)
感觉镜头下的胡阿姨性格执拗,擅长自欺欺人,却不擅长自我保护和自我关心,渴望被他人关心,而追求关心的方式就是过度付出。她和儿子彼此关心,互相索取,渴望被看见与理解,却彼此长期无法理解。
但她并不懂爱。当儿子对她说不想活了,赶紧死了才好,对于儿子展露出的痛苦和失望,她只能回以沉默。而她的爱,只能是给儿子送捡破烂找到的东西,和偷偷保存好自己退休工资卡不被债主拿走,这种纯物质层面的表达。
而更可悲的是,她儿子向她索取的感情,儿子自己也给不出。当胡阿姨对儿子表达,儿子也只能沉默,或干脆打断。儿子只觉得母亲勤劳而愚蠢,他用买东西和送钱的方式表达关心,却看不到母亲心灵上遭受的巨大折磨,和母亲那孩子一样的无助。
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视角的叙事里,每个人都没有多余的心力看到别人真正需要的,每个人的心智水平都不足以把自己和对方拉出当下的叙述。
当然,整部作品里还是胡阿姨让人感受到的悲剧感更强烈一点,她的人生停滞了太久太久,久到人们把她心灵创伤冻结之下捡的几吨垃圾都称为艺术。然而纵观她的人生却会发现,她并不是在什么无可避免的飞来横祸里爬不起身却坚持追求美,而是因为巨大的心理创伤选择让自我消失,然后又给这孩童式的回避赋予了成人式的价值意义。
她的自我只存在于潜意识里,指挥她一直做一些没有主线的事,似乎没有心力去跳出这数十年的经历,跳出自己的胆怯、逃避和自我折磨。于是当她的干女儿提出,你要主动去创造更好的生活,她只能沉默不语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0分作品